在5月5日閉幕的第119屆廣交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徐兵說,這個全球知名的大型展會目前正在積極以信息化手段推進“智慧廣交會”深化發展,在過去的15天里,本屆廣交會的電商平臺的展品總查詢量達到3960萬次,比上屆同期增長27.4%。
廣交會的最大優勢,在于現場體驗——不論是服裝鞋帽還是玩具電器,對于這類日用消費品來說,買家一般都需要現場摸摸看看,才能確保心中有數。而無論是高速移動通信、物聯網還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這些前沿技術的發展方向恰恰就是“讓人身歷其境”。
電子商務網站唯品會正在做探索。目前這家企業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在線特賣網站之一,過去一年企業凈營收達到4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接近每屆廣交會成交額的近六分之一。
目前,唯品會集中突破的技術領域包括虛擬試衣與三維服裝建模、基于深度學習的商品圖像檢索、個性化推薦、自動化倉儲系統、快遞員路徑推薦和時間分析等多個方面,其中第一項就是要讓網絡采購者實現體驗式購物。
“采購者只要點擊鏈接,就可以看到自己身著服裝或者拿著皮包的360度全景動態。 ”唯品會研究院總監李錦恒說,現在的研究方向就是通過最新3D建模技術實現人體建模,讓尺碼和個人數據精度匹配,實現更精準的購物選擇,“這個講起來不復雜,做起來就非常復雜了,但技術攻關后,將對退貨率和用戶體驗有很大改善。 ”
此外,和虛擬現實一樣,人工智能技術也能縮小、改變甚至扭轉網絡采購與現場采購的個人體驗差距。李錦恒說,以唯品會為例,目前正在采用前沿的卷積神經網絡計算和深度學習技術,對時尚類商品如服裝、鞋、包等進行重點智能識別處理,研發商品圖像檢索系統,并計劃在包括比價、選品、推薦、導購等多個業務環節全面應用此類圖像技術,全面提高商品數據質量,讓用戶實現“所見即所得”。
“這些技術的發展能讓很多想像中的場景變為現實。比如,當消費者或者采購商在街上或者實體店里看到中意的商品,就算不知道是什么品牌、來源于哪里,但只要拍照并上傳至互聯網,平臺將立即自動識別并為你展示同款商品或類似商品,匹配性甚至可能超過現場實體采購。 ”李錦恒說。
事實上,和阿爾法狗一樣,相關圖像智能識別、語音智能識別技術不僅是國際互聯網領域的開拓熱點,也是國內一批知名企業如百度、阿里、騰訊等重點研發的方向,可能會使得商品的檢索、查詢、流通方式發生巨大改變,進而顛覆現有商業模式和展會經濟。
此外,廣交會電商平臺負責人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目前電子商務總體而言還局限在B2C領域,在支付手段、企業誠信度等要求較高的B2B領域尚無大的建樹,“大宗交易還沒有先例”,但近兩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快速演進,大宗商品交易從線下往線上轉移也成為一大方向,相關領域的創新也可能給廣交會這樣的龐然大物帶來意想不到外部沖擊甚至顛覆。
不顛覆自己就會被顛覆。為加快推進廣交會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廣交會+互聯網”“智慧廣交會”等行動計劃已經啟動。本屆廣交會加強線上線下結合、創新展示方式,對“品牌櫥窗”專欄的展示內容、申報流程、界面功能、宣傳推廣等進行了全面優化。本屆大會僅通過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注冊與會的新采購商就超過25000名。
“從虛擬現實到人工智能,廣交會正在緊密追隨全球數字經濟轉型進程,這既體現在展會技術手段上,也必然會體現在展會的組織形式上,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徐兵說。